close


在來練習瑜伽的部分會員中,有些會員的膝關節不是很好,引起膝關節疼痛的原因多種,舉幾種常見的: 

第一種是膝關節自然生理性的退行性病變,這跟年齡有關,隨著年齡增加,腎臟功能衰退,腎主骨,進而表現為腰膝酸軟的情況; 

第二種屬於膝關節的風濕,這與自身穿著有關係,年輕不太注意膝關節的保暖,年齡稍大一些引起膝蓋的風濕所致; 

第三種和我們的體重有關係,由於自身身體太重,經常性的使膝關節超負荷承重; 

第四種這與自身運動不當有關,個人認為,一般年齡超過25歲以後,並不建議做太劇烈運動,如果膝蓋本身不好,一定不要做類似於動感單車,跳繩,跳操等的劇烈練習,最好做一些舒緩的練習,如瑜伽。 

如何更好地通過瑜伽來理療我們的膝蓋呢?讓我們先進一步的瞭解一下膝關節的解剖學構造:

 

膝關節的連結形態屬於鉸鏈狀,這種連接狀態使膝蓋在推動身體向前使提供了更大的穩定性。膝關節也是身體最長股骨、脛骨和髕骨的聯合處,這使得膝蓋處會產生很大的力。髕骨起一個導向作用,為股骨和脛骨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正位。如果說踝關節承受身體98%的力量,膝蓋處則可能承受人體重量的80%

 

我們再結合解剖圖瞭解膝關節的韌帶: 

髕骨肌腱連接股四頭肌和脛骨以伸展膝關節;內外副韌帶則限制膝關節側向運動,並穩定膝關節的連結結構;前交叉韌帶和後交叉韌帶限制了脛骨和股骨之間前後的運動;半月板由纖維軟骨組成,具有很好的柔韌性和彈性,可以加深和穩定膝關節,同時也有減震的功能,外側三分之一處的輕度損傷可自行修復,因為血液迴圈的作用可以使之獲得營養和血液的供給,半月板最容易出現的損傷是軟骨的後側這主要是過度的屈曲所致,另外經常性的慢跑、爬山和深度的下蹲也會對半月板產生影響;骨間膜穩定小腿脛骨。 

 

膝關節的運動方式有以下幾種:

1、屈曲   2、伸展   3、外旋   4、內旋 

但要特別提示的是——膝關節的超伸 

這是在瑜伽練習中,由於沒有很好發揮髕骨連結股四頭肌的肌肉收縮保護,而使膝關節的後側過度伸展,髕骨內陷的不良表現。 

以下幾組體式的練習可幫助改善膝關節,以及對膝關節的正確練習方案:

 

 


 

1、膝關節的屈曲伸展和繞環練習  

促進膝關節周圍的氣血循環、營養供給。

 

2、膝關節的外旋——單腿蓮花坐姿

 

 

鳥王式 

幫助柔和地伸展膝關節的外副韌帶

 

3、膝關節的內旋——英雄坐姿 

幫助伸展膝關節的內副韌帶 

 
 

4、踩單車式 

有效緩解膝關節炎,減緩風濕性疼痛 

5、幻椅式

 

 

6、半頂峰式

 

7、戰士一式 

幫助增強股四頭肌(即大腿前側肌肉)和臀大肌的力量,避免在運動和日常的生活行走中對膝關節的過度壓力

 

8、練習體式中通過適當的彎曲膝蓋,可以把很多的重量轉化給大腿前側肌肉和臀大肌,之後再慢慢把腿伸直,這樣一方面可以減少對腰部的壓力,同時避免膝蓋的超伸。 

任何運動,在不合理的方式下進行,都會帶來損傷。膝蓋,是人體最大最複雜的關節,膝關節屬於鉸鏈關節,它是我們身上少數只能往一個方向運動的關節。在運動中,膝關節的承重大,如果不多加注意,很容易造成勞損和傷害。預防是一個很關鍵的方面,但對於已經受傷的膝關節,我們應該如何用運動來修復呢?

 

我們先來看一下膝關節不同部位的疼痛。

 

1.膝蓋外側髂脛帶疼。

2.膝蓋周圍前膝蓋疼,又叫髕股關節疼。

3.膝蓋上方疼,可能是四頭肌腱炎。

4.膝蓋骨上方或上脛骨內側疼,可能是滑囊炎。 

腿部和臀部肌肉力量的不足是膝關節疼痛的主要原因,但肌肉過於緊張也會對膝關節造成不良的影響,腿部韌帶的拉伸也能幫助膝關節的恢復。因此,在膝關節受損以後的瑜伽練習中,應當以腿部臀部肌肉力量的建構和增強為主。 

如何在瑜伽習練中保護好膝關節呢?

1.注意熱身,尤其是髖關節。

髖關節、膝關節和踝關節是人體下肢聯接在一起的三個關節,髖關節沒有足夠活動的話,很多需要髖關節打開的體式中,就會給膝關節施加過度的壓力,讓膝關節不堪重負。開始的時候,可以旋轉髖部、腳踝,練習蝴蝶式和牛面式等等來加強髖關節的拉伸。髖關節打開以後,盤坐等體式也就容易得多了。 

2.體式的調整和構建從腳的放置開始。

確信你的腳掌能夠穩定地接觸地面,腳掌的四個角點(前腳掌兩側兩點,腳後跟兩側兩點)要平穩分佈在地面上,均勻用力。力量通過腳掌的球部深入地面,腳趾努力張開、保持能夠活動。同時注意腳心通過腳弓向上提起。這樣,膝蓋兩邊的韌帶力量均勻分佈,髕骨能夠自由移動,半月板就不容易被過度擠壓。

 

3.在膝蓋彎曲的體式中保持膝蓋和踝關節垂直。

例如在戰士式和側角式中,首先讓膝蓋位於踝關節的正上方,五趾張開,彎曲膝蓋後,髕骨的位置應該和第二個腳趾的方向保持一致。如果有少量的前傾,膝蓋也不應該超過腳趾尖。同時注意腳背,不能讓腳心往下掉。 

4.避免膝蓋向內過度伸展。

在需要腿部伸直的體式中,膝蓋很容易向內過度拉伸。比如在三角式和雙腿背部伸展式中,膝蓋的位置往往容易向內撇,這個時候膝蓋周圍的韌帶力量就容易不平衡。站立體式中,可以稍微彎曲膝蓋,讓腳掌均勻用力緊緊貼地。坐立體式中,可以在膝蓋窩下方墊上一個小毛巾卷等。 

5.注意膝蓋細微的感受及時調整。

膝蓋的韌帶和軟骨以及半月板都是感覺不很敏銳的地方,如果你感到有疼痛,這個時候,傷害往往已經不可避免。所以應該仔細感受,一旦有一點點地不舒服,趕快調整,避免進一步損傷。如果你從體式中出來感到有疼痛,那麼實際上傷害已經造成了。

 

6.通過平衡體式來加強膝蓋的防護。

平衡體式中因為身體需要自我調整來找到最佳的位置,這個時候身體的智慧會合理利用膝蓋周圍的肌肉和韌帶力量,找到其中的平衡點。尤其是需要膝蓋彎曲的站立平衡體式,例如鷹式,效用最好。這種動態的平衡主要通過增強韌帶的功能,而不僅僅是肌肉力量,所以還有助於預防將來的損傷。 

7.積極使用輔助物品。

在坐立盤腿式中,如果膝蓋的高度超過胯部,應該在臀部下方墊一塊磚或者毛毯,至少讓膝蓋的高度和胯部平行。英雄坐的時候,也可以在臀部下面墊上墊子。雷電坐如果臀部不能放到腳跟上,可以在大腿和小腿之間放一個卷起來的毛巾。任何需要膝蓋深度彎曲的體式中,還有如兒童式和馬里奇三式中,都可以先將一個卷起的毛巾卷放在離膝蓋窩最近的地方,然後再坐下來,這樣就可以大大減輕膝蓋的壓力,而不至於損傷膝蓋。 

8.注意習練完後的放鬆。

體式練習完後的放鬆很重要,它可以很好的幫助肌肉、韌帶和骨骼恢復。 

來源: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vickyyoga 的頭像
    vickyyoga

    vicky瑜珈舒活居

    vickyyog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